当唇腭裂新生儿的父母开始慢慢走出心理的困境,学会并适应了孩子的喂养,一切看似即将步入正轨,接下来,等待手术,似乎宝宝的人生自手术后才是真正开始......不知道家长朋友们是否留意,在您能够查到或是看到关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宣传册、书籍中是这样描述的:'唇腭裂孩子出生后,需要唇腭裂序列治疗团队会诊,包括整形外科医生或颌面外科医生、正畸科医生、语音治疗师,专科护理师,临床协调员等。““孩子只是小婴儿,离说话还早呢!”“开始说话不是1岁以后的事情吗?”“这么早要和语音治疗师咨询什么呢?”“我想知道,腭裂对孩子说话有哪些影响?”很多家长,在腭裂术后也第一次接触到语音治疗师!其实,在婴儿期,语音治疗师除了向家长提供“腭裂带来哪些影响”的咨询外,更重要是为唇腭裂父母提供语言前期的干预策略。腭裂婴幼儿语音语言发展(1) 中已经详细解释了唇腭裂患儿在语言前期的发展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在此阶段,治疗师的职责在于帮助父母,最大化发挥父母的作用,尤其对于那些存在语音语言发展风险的孩子,此时的付出和干预,会让孩子们终生受益!认知沟通模式,创造沟通环境一个6个月大的小婴儿,能够回应他人的情感表达并且常常看起来很高兴;会通过自己发出声音来回应其他的声音;当开心或是不开心时都会发出声音;这些,都是他们在尝试在与这个世界的沟通。客观上讲,沟通是双向的,无论是小婴儿还是父母,任何一方对于沟...
发布时间:
2019
-
04
-
11
作者:马思维
浏览次数:265
“医生,我的孩子还是不会叫爸爸!”“孩子做完手术多久了?”“术后2周!”“医生,孩子爸爸总说不清,我是不是就不教了?”“医生,孩子不会说爸爸,是不是说明孩子恢复得不好?”“医生,孩子会说哥哥,可以爸爸还是说不好!”早期干预前期课程,“爸爸问题”,是开课前,问卷中提及最多的问题!能说清“爸爸”的孩子都一样,父母们很开心;说不清“爸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父母们有点迷惑,有点无措!他会叫爸爸,意味着“好”!他不会叫爸爸,就一定意味着“不好”吗?Ta不会说“爸爸”?!具体问题总还是要具体分析1说爸爸时间问题——术后6周是观察起点术后,随着伤口的愈合以及伤口护理娴熟度的提升,父母们会逐步将注意力转移至关注孩子的发音上!当父母们发现,孩子不但没有立刻变得会说话和说话清楚,而且发音还不及以前了,甚至都不愿意讲话了。此时,父母们千万不要失望和胡思乱想.....实际情况是,在术后,因手术伤口的愈合问题,发音频率和多样性在术后会立即明显下降,孩子们大概会花6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恢复到术前的发音水平。(注意:是发音的水平,孩子发出的任何声音都算!)因此,此阶段(术后一个半月),父母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关注点,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和孩子形成更好的互动上!不但,可以改善你对孩子手术效果担心的焦虑,而且会让你(尤其是母亲)拥有更多与孩子相处的乐趣。摘自《手术“时”和手术“后”——腭裂婴幼儿语音语言发展(2)》2说爸爸...
发布时间:
2019
-
03
-
27
作者:马思维
浏览次数:195
儿童语言发展历程0~12月龄婴儿的沟通尝试 婴儿甚至是新生儿对人都会很感兴趣,慢慢地他们的头会转向声音,他们会看着妈妈的脸颊、对着妈妈微笑,用不同的哭声表达自己不同的需求,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会盯着自己的奶瓶和勺子…… 父母们可以留心观察(也可以尝试回忆)你们的孩子: 1.他们会用眼神交流,眼神会在妈妈(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看护人是妈妈)和他注意到的物品间转移; 2.他们会用手势(比如:手掌一开一合)来要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3.他们会用发声来表示对东西的需求; 4.他们会在表达沟通意图后,等待妈妈的反应; 5.他们会不断地尝试沟通,甚至修正自己的方式,直到妈妈理解自己的意图。 ...... 往往出生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妈妈们常常能第一时间理解孩子的意愿。不要小看这些自然的过程,其实这已经意味着小婴儿在出生后开始学习语言了,这是远远早于他们所能说的第一个单词。 6~12月龄儿童语言前期的语音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能力的发展包括口腔空间的变化,使得宝宝在进入咿呀学语期(6个月以上)这段语言习得期间,能够发出类似于成人的声母-韵母(辅音-元音)结构的声音,并且在时长以及音调等方面更加接近于成人的语音。它们可能是“mama”、“baba”或...
发布时间:
2019
-
03
-
18
作者:马思维
浏览次数:212
在阅读文章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题目中“语音”的相关知识。 Language 与Speech Language,译为'语言'。 人类的语言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学习的。学习的部分就如同编码或是一系列的规则,通过它,我们能够沟通意愿、表达需求。读、写、手势、说话都是语言的形式。语言可分为是否理解语言(接受性语言)以及如何表达语言(表达性语言)两个方面。 Speech,译为“语音”或是“言语”。 我常用“语音”的翻译,一是我的老师们(台湾地区)均译为“语音”;二是在国内一些教课书上的译文亦为“语音”,但是很多学术文献以及官方交流中也会译为“言语”。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媒介,语音有音素水平和音位水平。音素水平对应构音障碍,音位水平对应音韵障碍 。可以简单理解,音素水平即发生在“嘴巴上”,而音位水平即发生在“大脑里”! 那些说不清楚的过去——幼儿的语音发展先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和认识,小婴儿刚生下来是不会说话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他会说字,然后是词语、简单的句子,最后是复杂的句子,而且他们知道的词汇也越来越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小朋友开始说的不清,后来说清了;有的小朋友开始说话的时间早,有的小朋友开始说话的时间晚,但是不管早晚,这些小...
发布时间:
2019
-
03
-
15
作者:马思维
浏览次数:239
如何区分“幼儿的正常的说话不顺畅”和在“早期的幼儿口吃现象”呢?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和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两类人:一类是他们的舌系带确实符合“舌系带过短”的诊断,但是他们的咬字,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周围的人,都表示他们说话没有问题;还有一类人,周围的人和他们自己都反应说话有问题,但是经过医生的检查,他们的舌系带正常。这两类人群的存在说明了舌系带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说话不清的唯一因素。 而每个孩子的肌肉控制能力、语言能力(语法、语意、语用)及其他的心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各不相同。有的小孩可能在默写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优越(或者迟缓),可是他在一般的心智功能比别的小孩子来的高超(或低下)。有些小孩本身说话器官的发展速度和成熟度都比别的小孩子来的快(或是慢)。有些小孩在其成长环境中所接受的语言刺激(如大人们的对话和逗乐之类)较多,有些较少。这些都可能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小朋友的学习说话的速度。 一般在小朋友语言的快速成长阶段2-3岁,多少都会出现一些说话不顺畅的现象。大部分的小孩的说话不顺畅在过了一段时间(几个月或是半年后)会自动消失。 如果:1 不顺畅只有一到两次的重复现象2 重复和插入的现象在...
发布时间:
2019
-
03
-
15
作者:马思维
浏览次数:194